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化工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安徽新闻联播】创新链产业链如何破解“相望难相见”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从创新链到产业链,涉及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应用开发、供需协同等各个环节,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答好省委提出的“47问”之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来看安徽的探索实践。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二者缺一不可。可在实际工作中,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标省委创新之问“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省科技厅牵头组建了工作专班,调研了二十多家高校院所与企业,根据征求到的近百名科研人员意见建议,同步推出完善安徽科技大市场分市场建设,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示范,推出职务成果赋权改革2.0版等系列举措,务实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本台记者 曹艺璇:这里是合肥安与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大家看我手边摆放的这些,就是安徽大学刘志启教授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产品——高性能镁基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从一份学术论文、一项专利,到这样一系列具体的产品,这条成果转化之路,曾经也面临着层层梗阻。

  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属于高校,科学家是否有权利主导转化?一旦创业失败,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谁来担?这些顾虑曾像一把剑悬在像刘志启这样的高校科研人员头上。答好创新之问,就要把“问题清单”变为“创新清单”。眼下,刘志启所在的安徽大学加快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2.0版,明确了 “80% 转化收益归团队、20% 归学校” 的分配机制,以及 “只要按流程推进转化,即便出现市场风险,也不追究科研人员责任”,为像刘志启这样的科研人员“松绑”。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刘志启:(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改革以后,我们个人成为整个成果的主人,自主权就更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融资过程,技术的再升级迭代过程,就有很大的主动权。

  面对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深刻变革,如何更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当前,安徽各级科技部门正专注破题、全力解题,通过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等举措,让更多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在蚌埠,安徽蚌合光电公司在安徽科技大市场蚌埠分市场技术经理人服务团的牵线搭桥下,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达成产学研合作,成功突破大尺寸激光晶体的量产放大核心技术难点。

  安徽蚌合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中豪:我们公司刚开始去做这个大尺寸晶体的时候,遇到了一些软件波动的情况造成了我们晶体生长的不稳定性,还有不规则性。科技大市场帮我们对接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安徽科技大市场项目经理 技术经理人 燕飞:根据企业的需求情况,持续地给企业匹配全国的高校资源,为他们提供服务,协助企业申报产学研合作相关的项目。

  孵化器等平台载体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不高,也是导致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问题为导向,靠创新破局,今年,安徽专门印发了《顶尖孵化器建设实施方案》,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精准挖掘、导入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批前沿科技成果、优质初创项目,并在提升金融支撑能力,加强人才激励支持,着力解决“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

  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 处长 王聿然:探索投孵联动,鼓励科研团队“创业式转化”,完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支持政策,贯通“汇聚、对接、熟化、孵化”全链条服务,跑好成果转化接力赛。

  图片瞄准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当前,安徽正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场景牵引、优化服务链条,全力答好“创新之问”,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赋权职务科技成果1846项,成果估值8.12亿元。目前,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19家,其中国家级67家、居全国第8,在孵企业近100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7000家,22家企业实现上市。创新链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有效推动了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


原文链接:https://kjt.ah.gov.cn/kjzx/mtjj/1230927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资讯网hg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