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科技注入“源头活水” “塞外红”红遍塞外
金秋时节,通辽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成片的“塞外红”苹果挂满枝头。这一昔日面临沙化威胁的土地,如今已焕发新生,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产业基地。
“你看这一箱箱往车上装的,都是咱的‘金疙瘩’!”希伯花镇果农李俊峰站在装车现场笑着说,“以前种传统作物亩收益在1000元左右,现在种塞外红亩效益超8000元,我有600亩果园已进入了盛果期,按当前行情能增收不少。”他提到,在技术员指导下,自家果园管理越来越规范,果子品质也一年比一年好。
“塞外红”苹果又名锦绣海棠、鸡心果,是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自主选育出的抗旱小苹果新品种,集香、脆、甜三大优点于一身,凭借其独特的品种优势以及良好的丰产性和抗逆性深受市场欢迎,也越来越多的获得海外市场的青睐。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现已成为内蒙古、东北、华北及其它适栽区果树种植的首选树种。
“塞外红苹果在通辽的优势非常突出,特别是地理位置方面。它正好处于寒旱区果树带,北纬42°至45°的区间特别适合这种小苹果的生长。此外,我们在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突破”。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宇飞表示。
近年来,通辽市立足“塞外红”产业发展,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争取和实施《塞外红苹果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塞外红苹果土肥水管理技术研究》《塞外红苹果废弃果深加工及果酒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等科技计划项目7项,获得资金支持640万元。
在科技项目的支撑带动下,“塞外红”苹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技术突破,明确了改土换肥技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构建了适宜的行间生草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塞外红苹果结果晚、见效慢等栽培管理难题;首次验证了“塞外红”苹果存在花粉直感现象,优选确定了“紫秋香”为最佳授粉品种,成功突破了塞外红苹果采后易腐、货架期短等保鲜瓶颈问题;集成创新了合理树形培育、土肥水高效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保花保果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标准化栽培模式。
与此同时,支持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编制修订了《苹果建园技术规程》等多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为蒙东地区苹果的等级划分、贮运保鲜、果园建设与生产管理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依据与操作规范;编印的《塞外红苹果果园管理工作年历》通俗易懂,为果农提供全年度的精细化技术指导,推动了科技成果的普及与应用。
截至2025年,全市塞外红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4.14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2.45万亩,年产量高达2.4亿斤,产值突破6亿元大关。下一步,通辽市科技局将继续加大对“塞外红”苹果产业科技支持力度,支持内蒙古百年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果品深加工生产线,研制果酒新产品2-3个,推动产业链延伸,解决通辽地区果农三级果、雹伤果和库存果的销售瓶颈,进一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mscx/202510/t20251011_28012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17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4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4搭一座桥,让科普与生...
2025-10-14科技突围,“菌”行致...
2025-10-14院士专家工作站筑就国...
2025-10-14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
2025-10-14通辽:科技注入“源头...
2025-10-14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