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单倍体干细胞培育牛羊,育种效率跃升95%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育种技术是保障全球肉奶供应、提升畜牧业效益的关键。然而,传统生物育种技术过程复杂、耗时长,且克隆胚胎成活率极低,严重制约了新品种培育效率,成为畜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近日,内蒙古大学教授杨磊、李光鹏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高绍荣院士团队开展跨学科合作,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由单倍体干细胞制备的牛羊,并构建起一套全新的反刍动物单倍体育种策略。该技术将传统育种周期缩短95%,有望全面推动反刍动物育种产业的跨越式升级。
牛羊单倍体Pro-iCHI技术
“单倍体干细胞仅含一套染色体,这一特性使其基因编辑更便捷、更精准。结合‘类精子’修饰技术,我们将传统育种需要20年的周期,压缩至约12个月,同时显著降低了育种成本。”内蒙古大学教授杨磊介绍道,团队围绕干细胞培养与发育的核心难题展开攻关,创新性构建了“孤雄单倍体干细胞+‘类精子’表观修饰+非整合引导编辑”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首先研发出全新的FACE培养液,成功建立可稳定传代的牛羊孤雄单倍体干细胞系;随后通过实验验证,确认这些干细胞具备优良的发育潜能;最后采用瞬时表达鱼精蛋白的策略,将干细胞核“压缩”成类似精子的结构,使重构胚的发育率提升至与体外受精胚胎相当的水平,并最终培育出健康的活体牛。
通过Pro-iCHI技术制备基因编辑牛羊
为进一步验证该技术体系的实际育种价值,团队瞄准了牛羊育种中的“黄金靶点”——MSTN 基因。借助新建的单倍体干细胞与非整合编辑工具,研究人员实现了MSTN基因的100%敲除,最终成功培育出1只基因编辑早产羔羊和2头健康的基因编辑牛,出生率达13.3%,充分证明了该技术在实际育种场景中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未来,该技术体系还可用于靶向编辑抗病、产奶等基因,有望培育出“高产量、高品质、高抗病”的综合性优良品种,为保障国家肉奶供给奠定技术和材料基础。该研究获得了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gzdt/kjtgz/202510/t20251012_28014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17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4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4搭一座桥,让科普与生...
2025-10-14科技突围,“菌”行致...
2025-10-14院士专家工作站筑就国...
2025-10-14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
2025-10-14通辽:科技注入“源头...
2025-10-14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