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金种子”撬动共富新图景
南方日报讯寒露时节,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迎来首季开镰。这片曾经的普通农业镇,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驻东源县工作队与驻蓝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合力推动下,短短两年间将制种产业从零星试点扩展为覆盖4个村、面积2000亩的“共富农场”,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共富之路。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驻县工作队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东源县创建“国家级制种大县”的核心区域,蓝口镇依托“全年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水系丰沛、土壤肥沃”的自然禀赋,精准锚定水稻制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2024年以来,东源县引进9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柳城、蓝口、骆湖、漳溪四个乡镇全面推进水稻制种,2025年预计制种面积达10450亩,供种能力超156万公斤。蓝口镇将制种纳入镇域经济核心规划,从政策、土地到资源整合全程高标准推进。目前全镇制种面积已达2000亩,种有“齐两优”“369”“华两优”等多个品种,预计年产优质水稻种子40万斤,成为区域种源保障的重要力量。
曾经“有壳无实”的镇属富镇强村公司——河源市蓝溪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政府引导+深圳帮扶+强村公司牵头+企业运营+村集体参与”的五方协作模式落地后焕发新生。
该模式以千亩水稻制种项目为载体,引入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富镇强村公司合资成立广东盐东蓝口种业有限公司。公司总投资560万元,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富镇强村公司占股7%,代表村集体参与分红;深圳帮扶资金占股40%,由镇政府代持;企业占股53%,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
“这一模式真正解决了‘谁来投、谁来干、谁受益’的问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主要负责人说。据测算,项目达产后,仅土地流转租金一项,村集体即可增收100万元;按每亩产出200公斤优质种子估算,总收益可达800万元。更重要的是,项目高峰期可带动约100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3000元。
“现在农忙时在家门口务工,一天能赚150元,还能照顾家里。”榄子围村村民张大哥笑着说。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走向深入。
未来,蓝口镇计划将制种面积扩展至5000亩,规划建设冷链仓储设施,解决种子储存保鲜难题;打造“稻田公园”,结合油菜花季推出“稻油轮作”模式,让土地“冬闲变冬忙”。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7837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昔日滩涂地跃升“AI新城”
最新加入
2025-10-17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4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4搭一座桥,让科普与生...
2025-10-14科技突围,“菌”行致...
2025-10-14院士专家工作站筑就国...
2025-10-14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
2025-10-14通辽:科技注入“源头...
2025-10-14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