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化工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我国深海中微子探测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国际首创深海中微子探测潜标专用载具——深海精密仪器柔性布放装置“蜘蛛系统”(英文简称SPIDER,SubseaPrecisionInstrumentDeployerwithElasticReleasing)顺利完成全功能海试。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深海中微子探测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海铃计划”的深海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铃计划”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发起的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建设计划。项目旨在通过捕捉来自天体和地球大气核反应过程产生的高能中微子,探索驱动极端宇宙现象的深层规律,解答宇宙射线起源之谜,加速我国完备多信使天文网的建设,推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海洋科学等前沿交叉研究,孕育原创的重大科学发现。

  海铃中微子望远镜全阵列效果图。

  海铃中微子望远镜全阵列由约1000根中微子探测潜标组成,形成直径约4公里的圆盘状阵列,整体拟布设于3500米深海底部。每根潜标高约700米,悬挂20个直径43厘米的耐高压光学探测球舱。如何在极端海底环境中稳定、高效地完成如此庞大而精密的柔性潜标阵列组网,是国际深海中微子探测面临的重大挑战。

  蜘蛛系统SPDIER工作原理示意图。

  蜘蛛系统SPIDER设计方案迭代过程。

  研究团队从蜘蛛吐丝的连续性与可控性中获得灵感,提出“整体集成—柔性释放—垂直展开”的设计思路,使长达700米的精密中微子探测潜标能够在深海环境下有序展开,攻克了超长柔性线缆的精准深海布放这一国际难题。与地中海中微子探测项目KM3NeT采用的“滚球方案”相比,本装置从设计之初即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拓展性。目前,装置采用双轨20球舱结构设计,具备良好的模块化和拓展能力,未来可方便升级以容纳更多的探测球舱,满足未来多样化中微子探测的需求。系统研发团队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型船海试验设施,历经8个版本迭代与多轮测试,最终成功研制完成这一特种水下装备。海试前,参试设备的调试和集装均在海铃中微子实验室(海南)完成。该实验室首次承担项目核心研发工作,为未来海铃的规模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探索。

  蜘蛛系统海试入水前。

  蜘蛛系统深海着底后照片。

  水下机器人操作解锁。

  中微子探测潜标模型完全展开。

  在本次海试中,SPIDER系统在1300米深海环境中严格按照预设程序,顺利完成“轻”“重”两种载荷模式的稳定释放,先后实现近底悬停、水下机器人辅助解锁、串列自主上浮与展开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系统在十分钟内连续稳定旋转90圈,成功安全释放出20个光电探测球舱与4个浮力块,所有球舱姿态均达到中微子探测所需要求,充分验证了SPIDER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团队将基于本次海试积累的大量数据,进一步优化SPIDER系统的自主性与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其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适应性,加速推进“海铃计划”的工程实施。此次成功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深海中微子探测和深海工程领域的原创性突破,也彰显了我国在前沿科学探索和战略技术创新上的突出能力。


原文链接:https://dost.hainan.gov.cn/kjxw/mtjj/202510/t20251013_39447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资讯网hg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