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随着现代北极海洋快速变暖和淡化,类似的开关可能被再次激活,需要密切关注。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研究人员表示,在5600万年前的超级变暖事件中,地球经历了极端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由于该事件与当前气候变化存在诸多相似,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然而,其背后的碳循环机制,特别是北极海洋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未解之谜。
据介绍,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大量的甲烷以水合物“可燃冰”形式储藏在海底。以往科学家担忧海底甲烷释放后会大量进入大气,直接加剧全球变暖。但近年研究发现,当前绝大部分海底释放的甲烷都会快速溶解在海水中,然后被各种微生物“消化”掉,很少能直接进入大气。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歌表示,这个过程就像“慢燃发电厂”,即微生物以硫酸盐作为“燃料”,高效转化甲烷能源,同时产生碱性物质,缓解海洋酸化。而5600万年前,北极海水硫酸盐浓度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因为硫酸盐严重不足,就像燃料短缺一样,发电厂无法正常工作,甲烷只能进入海水。这时,好氧细菌开始“快速燃烧”甲烷,释放二氧化碳,就像高温燃烧释放大量废气一样。
研究团队基于北极海洋浮游植物“分子化石”重建的二氧化碳浓度显示,5600万年前北极海洋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比全球平均值高,这说明北极海洋从原本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变成了排放二氧化碳的“烟囱”。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提醒,当北极海水变淡、化学环境改变时,可能重演5600万年前的故事,即甲烷从高效利用转向快速燃烧,并加剧气候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原文链接:https://kxjs.tj.gov.cn/XWDT4045/KJDT555/202509/t20250926_71425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10-20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5-10-17丁薛祥出席中国环境与...
2025-10-16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六...
2025-10-14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
2025-10-14搭一座桥,让科普与生...
2025-10-14科技突围,“菌”行致...
2025-10-14院士专家工作站筑就国...
2025-10-14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发布...
2025-10-14通辽:科技注入“源头...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