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工业遗产 推动新型工业化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协办的“156项工程”与新型工业化专题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上,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中国工业史研究、宣传和教育特别是相关工业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开发等开展深度合作。
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在会上表示,“一五”计划和“156项工程”建设距今已有70来年,它不仅建成了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培育出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工人骨干,为后续经济建设播撒了无数优良种子,而且这些企业老厂房、老建筑还承载了对前人奋斗业绩和宝贵精神的记忆。我们要充分研究“156项工程”对今天的启示,唤醒人们对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通过对这一历史的研究宣传,以及对这些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龚宪在会上表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需要物质技术发展的刚性支撑,更需要文化的柔性力量。“156项工程”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新中国工业的基本骨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工业遗产,还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精神财富。要加强统筹谋划,做好“156项工程”价值挖掘和梳理,推动有价值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开发,加强工业文化传播,讲好中国工业故事,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强调,“156项工程”曾经承载了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使命,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大国工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许多“156项工程”企业仍然是“国之重器”,站在我国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深入研究和宣传“156项工程”及有关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贡献,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xydt/202408/t20240802_649617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上半年节能降碳呈现出新亮点
最新加入
2025-07-24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
2025-07-2411.23亿人!有你...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