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可规模制造的光子芯片材料
发布时间:2024-05-14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光子芯片是未来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业界一直在寻找可规模制造光子芯片的优势材料。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欣领衔的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出钽酸锂异质集成晶圆,并成功用其制作高性能光子芯片。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欧欣介绍,不同于电子芯片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光子芯片以光波为信息载体,能实现低功耗、高带宽、低时延的效果。不过,现阶段的光子芯片受限于材料和技术,面临效率较低、功能单一、成本较高等挑战。
类似于电子芯片将电路刻在硅晶圆上,团队将光子芯片的光波导刻在钽酸锂异质集成晶圆上。该集成晶圆是由“硅-二氧化硅-钽酸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其关键在于最上层薄约600纳米的高质量单晶钽酸锂薄膜及该薄膜与二氧化硅形成的界面质量。
成功制作该薄膜得益于团队的“绝活”——“万能离子刀”异质集成技术。“我们在钽酸锂材料表面下约600纳米的位置注入离子,就像埋入了一批精准的‘炸弹’,可以‘削’下一层纳米厚度的单晶薄膜。”团队研究人员、文章第一作者王成立说,这样制备出的钽酸锂薄膜与硅衬底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钽酸锂异质集成晶圆。
钽酸锂薄膜有优异的电光转换特性,可规模化制造,应用价值极高。“相较于被广泛看好的潜在光子芯片材料铌酸锂,钽酸锂薄膜制备效率更高、难度更低、成本更低,同时具有强电光调制、弱双折射、更宽的透明窗口、更强的抗光折变等特性,极大扩展了光学设计自由度。”欧欣说。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xydt/202405/t20240513_64477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为世界提供广阔合作空间
下一篇:引导锂电池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最新加入
2025-07-24宁夏通信管理局开展数...
2025-07-24贵州通信管理局召开遵...
2025-07-24重庆通信管理局召开行...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
2025-07-242025中国产业转移...
2025-07-24李乐成调研检查防汛应...
2025-07-2411.23亿人!有你...
2025-07-24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
2025-07-24两部门关于全面实施“...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