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化工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化工会展 > 正文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0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作者:佚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让科技创新根植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土壤,培育构建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引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要求。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筋健骨”、注入强大动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供给体系规模和水平,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释放和创造新的巨大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持续性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地位和能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赢得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权。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着力点、主要支撑体系和新的成长空间,才能牢牢依靠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落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举措。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科技创新水平成为影响利益相关各方战略博弈的关键变量。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一些高端产业链对外依存度过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时刻警示我们,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把握好历史大变局的趋势和机遇,必须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不移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基石和关键力量,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科技根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征程上,我们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图为2023年4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月尘舱。 新华社记者 王松/摄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历史上科技领域的每次革命性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研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以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多个前沿技术领域交叉融合,发生多点突破、齐头并进的链式变革。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不断深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各国竞相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围绕未来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必须敏锐把握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面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和快速响应能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先一步、赢得主动,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我国科技创新重要成就为高质量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科技事业聚焦“四个面向”、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国家科技实力跃上大台阶。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既是全球科技创新前沿方向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人类命运和发展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源头供给。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加强战略性“新赛道”布局,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前沿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超级计算持续保持领先优势,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祖冲之号”成功问世。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战略高技术彰显国家实力,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访火、人造太阳、北斗导航、万米海试等重大突破在深空、深海等领域牢牢占据科技制高点。

  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链条各环节,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活力。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国产大飞机实现市场化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高铁建设树立国际标杆,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技术有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有效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和装备。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特高压输电走在世界前列,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制氢规模居世界首位,“深海一号”实现1500米超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为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5G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光电子技术带动产业规模占全球近一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占全球市场近三成。

  

  


原文链接:https://kjt.nmg.gov.cn/kjdt/kjzs/202308/t20230817_23627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化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化工资讯网hgzi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