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精细刻画射频宇宙偏振特征
(记者崔雪芹)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团队首次发现两个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FRB)的圆偏振,精细刻画了动态宇宙中这一神秘现象的偏振特征。该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科学通报》。
“这一发现将有圆偏振重复暴的样本数量从1增加到3。作为为数不多的活跃重复暴,对快速射电暴FRB20121102A、20190520B和20201124A圆偏振的探测暗示少量圆偏振可能是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的共有特征。” 论文通讯作者李菂告诉《中国科学报》。
快速射电暴是宇宙中射电波段最强烈的爆发现象,其在毫秒量级的时标内可以释放太阳一天、一月甚至一年的能量,与之对应的辐射机制和起源则尚不清楚。
2007年人类发布第一例快速射电暴“洛里默暴”。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0个快速射电暴源被探测到,其中绝大多数只有一次探测,不到5%的快速射电暴观测到重复爆发。
作为电磁波的基本属性之一,偏振携带着光源本征的辐射特征以及光线传播环境的关键信息。一般光源属于非偏振光源,而在几乎所有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中都曾探测到线偏振,但圆偏振较为罕见,此前只有一例重复暴FRB20201124A中有圆偏振的报道。
FRB20121102A是第一例被发现的重复暴。FRB20190520B是中国天眼CRAFTS巡天发现的首例持续活跃重复暴。作为数百例快速射电暴中唯二拥有射电持续源的爆发源,它们可能代表了特殊的起源或者特殊的演化阶段。
论文第一作者、之江实验室研究员冯毅介绍,通过深度监测,FAST捕获到两源的极端活跃期,积累了大量宝贵观测数据,发现两个重复暴均有不到5%的少量爆发存在圆偏振辐射特征,圆偏振度最高可达64%。如此高的圆偏振度限制了圆偏振来自多路径传播。可能的机制有极端磁场环境中的法拉第转换或者是FRB源的本征特征。
“目前测算,圆偏振在非重复快速射电暴脉冲中出现的概率高于重复暴。这显示无论哪种机制,重复暴产生圆偏振的条件都更为苛刻。”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张永坤说。
李菂表示,FAST进一步系统地精细刻画了动态宇宙的射频偏振特征,将加深人们对于快速射电暴辐射机制的了解,有望最终揭示这一神秘天体物理现象的起源。
原文链接:https://kjt.hebei.gov.cn/www/kxpj22/kjqy89/275537/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湍流模拟揭秘等离子体中能量流动
下一篇:致外国专家的新年贺信
最新加入
2025-09-10李强同葡萄牙总理蒙特...
2025-09-09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025-09-08生态环境部召开202...
2025-09-04李强会见马来西亚总理...
2025-08-27赵乐际同瑞士联邦议会...
2025-08-252025年全省生态环...
2025-08-21赵乐际会见越南国会副...
2025-08-20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部署...
2025-08-19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