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智造迈上新台阶
深江高铁洪奇沥水道公铁大桥首节段钢梁架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联调联试期间,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和静态性能指数取得“双百分”的成绩。12月18日,记者从在江苏苏州召开的新建沪苏湖铁路供电精品工程建设技术交流会上获悉,即将开通运营的沪苏湖铁路在铁路四电智能建造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将为高铁平稳运行提供高质量供电保障。
铁路四电是指铁路建设中的通信工程、信号工程、电力工程和电气化工程,也称为站后工程。相较于路基、轨道等站前工程以及列车、车站等设备设施,铁路四电并不显眼,但其重要性强,是整条铁路的“中枢大脑”和动力源;专业性强,涉及灾害监测工程、给排水、站场、四电房屋工程等多项专业。铁路能否正常运营,铁路四电建设是否顺利非常关键。
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十分迅速,建成了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形成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随着铁路建设飞速发展,我国四电工程的建造水平取得了重大进步。京沈、京张、杭黄、杭温等诸多高铁项目的建设施工,为四电智能化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翔实数据。
走进位于江苏苏州的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沪苏湖铁路智能建造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项目智慧管理平台显示屏,沪苏湖四电工程的实时施工信息分区域显示在大屏上,一目了然。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沪苏湖铁路四电项目经理罗东北告诉记者,管理平台打通了“平台—工装—BIM”之间的数据交互通道,实时更新进度模型,实现了进度管理可视化,可实时监测作业环境,进行风险信息管理、重点部位指挥调度,实现项目安全、质量、进度集约化管控。项目部构建了以“智能建造平台+BIM轻量化平台”的数据贯通体系,打通了从基于北斗测量设备、计算仿真软件、BIM平台数据验证、驱动预配生产、现场作业安装到检验检测数据的归集通道,实现了数据在智能建造平台上的有序传递。沪苏湖铁路可以形成全过程的数字竣工档案,为项目数字交付提供支撑。
铁路施工多专业、多工序同时推进,存在大量接口,成为四电建设难点。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沪苏湖铁路四电项目总工程师阮贤贵介绍,在沪苏湖铁路建设中,上海枢纽指挥部制定了《接口工程管理办法》,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沪苏湖铁路项目部编制了沪苏湖项目《四电接口手册》,并将接口问题与BIM技术紧密结合,共优化解决全线接口问题20余项,形成了四电专业一张图的接口管理清单。(记者 齐 慧)
原文链接:http://gdstc.gd.gov.cn/kjzx_n/mtjj/content/post_46365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
下一篇:拥抱人工智能 引领未来产业
最新加入
2024-12-25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
2024-12-24关于公示2024年第...
2024-12-24巴彦淖尔市科技系统扎...
2024-12-24克拉玛依市科技创新大...
2024-12-24青科力量的田野情怀
2024-12-24青创前沿 | 包金小...
2024-12-24自治区科技厅举行宪法...
2024-12-24科技“突围”工程储能...
2024-12-24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发布...
热门资讯
2021-03-19河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
2021-03-19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
2021-01-282020年化工市场:...
2021-01-282020年石油天然气...
2021-01-282021上海石油化工...
2021-01-25林长制的到底是什么意...
2020-12-15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
2021-01-04全国已全面完成固定污...
2021-02-03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
2021-01-282021年2月1日,...